发布时间:2024-12-06
浏览次数:21
冬天的脚步悄然临近,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,这个季节带来了不少挑战。气温的波动往往导致血糖水平不稳定,忽高忽低,增加了管理的难度。高血糖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,而低血糖更是危及生命。因此,打响这场“血糖保卫战”,积极行动,避免懈怠,显得尤为重要。
糖尿病治疗的“五驾马车”——饮食控制、运动疗法、药物治疗、血糖监测和糖尿病教育,是每位患者必须坚守的阵地。其中,运动治疗以其经济环保的特点,深受“糖友”们的青睐。然而,如何根据自身条件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,却并非每位患者都清楚。面对运动的各种细节,许多人心中充满疑惑。
在门诊中,医生经常听到患者以各种理由推脱运动,如家务繁忙、身体条件限制等。但请记住,在控制血糖的持久战中,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自己。别让这些借口成为你行动的绊脚石,动起来,才是关键。
问一:为何“糖友”要坚持运动?
运动能够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,恢复机体对胰岛素的正常反应,从而降低血糖。此外,运动还能减轻体重、增强心肺功能、调节血压、减少降糖药剂量,并带来诸多心理和身体上的益处。因此,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,运动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问二:运动前要做哪些评估?
在制定运动计划前,每位患者都需要评估自身整体状况。特别是当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、血糖不稳定、严重并发症等情况时,应限制运动。而对于糖耐量减低、无显著高血糖和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,则应积极参与运动治疗。
问三:选择有氧还是无氧运动?
有氧运动是指强度小、节奏慢、吸入氧气能满足人体氧化代谢所需的运动类型。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,有氧运动更为适宜,因为它能有效增加心、脑等重要脏器的氧供,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大有裨益。而无氧运动则可能引发低血糖等不良反应,应谨慎进行。
问四:运动方式你选对了吗?
轻中度强度的运动是糖尿病患者的首选。如步行、做体操、打太极拳等轻度运动项目,以及慢跑、上下楼梯等中度运动项目。避免进行举重、赛跑等重度强度的运动项目。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,是保证运动持续进行的关键。
问五:如何合理设定运动强度?
运动强度可以通过运动后的心率和自我感觉来判断。目标心率可以按照公式计算得出,但每位患者的情况各不相同,因此目标心率仅作为参考标准之一。合适的运动量是锻炼后微微出汗,稍感肌肉酸痛,但休息后酸痛感消失,第二天体力充沛。同时,保持适当的运动频率也很重要,建议每天分次累计运动,每周至少达到5到7次。
问六:有并发症还能运动吗?
对于有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而言,运动并非禁忌。但需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,确保安全。例如,有过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在疾病急性期应卧床休息,但在恢复期可以尝试轻度强度的运动。同时,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运动也是不错的选择。
总之,只为降糖找方法,不为懒惰找借口。坚持运动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、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。让我们行动起来,共同打赢这场“血糖保卫战”。
来源:文汇报 刘光辉(同济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医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