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磅!2025年美国糖尿病指南发布 强调体重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

发布时间:2024-12-13

浏览次数:313

近日,美国糖尿病学会(ADA)发布《2025年糖尿病管理标准指南》。与往年的指南相比,新版指南强调了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。

01新版指南强调体重管理 

“作为国际糖尿病学术领域的权威指南与风向标,新版指南继续将降低心肾风险、体重管理、降糖治疗作为糖尿病患者综合管理的三大核心。不过,三大核心策略的排序与往年相比有所变化。2024版指南的排序依次为降低心肾风险、血糖管理、体重管理,而本版更改为降低心肾风险、体重管理、血糖管理。也就是将体重管理的位置提前了。”

河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、老年心血管内科专家郭艺芳表示,这一变化体现出新指南更加重视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,毕竟管好体重能解决2型糖尿病患者的很多问题。

在体重管理方面,患者除了调整饮食、运动等生活方式,还可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择可减重的降糖药物。新版指南将降糖药物的减重作用分为四类,第一类为“减重效果非常强”,包括司美格鲁肽、替尔泊肽等药物;第二类为“减重作用强”,例如度拉糖肽、利拉鲁肽;第三类为“减重作用中等”,包括其他GLP-1受体激动剂、SGLT-2抑制剂;第四类为“对体重呈中性影响”,例如二甲双胍、DPP-4抑制剂这类药物。指南还强调,胰岛素、磺脲类药物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促进体重增加,应谨慎使用,并尽可能选择低剂量。

在预防2型糖尿病方面,指南新增了睡眠健康相关内容,强调睡眠是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,与身体活动、饮食模式等其他生活方式行为同等重要。

此外,新版指南新增了对1型糖尿病症状前筛查的建议。对于有1型糖尿病家族史或已知遗传风险升高的患者,应提供基于胰岛自身抗体的1型糖尿病症状前筛查。

02体重管理成为预防并发症重要手段

目前,我国2型糖尿病超重和肥胖患者已超过50%,成为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。肥胖伴糖尿病(糖胖病)不仅导致代谢紊乱加剧,如发病年龄年轻化、伴脂肪肝、高血脂、高尿酸、不孕不育、多囊卵巢综合征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几率增加,甚至肿瘤的发病率也在上升。因此,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,体重管理已成为血糖控制好坏和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手段。

长期以来,我们对糖尿病的治疗主要侧重于胰岛功能的保护和血糖的控制,但效果并不理想,难以有效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。随着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,糖尿病的分类和治疗靶点也不断深化。目前,糖尿病根据病因分为胰岛功能相关、体重相关、年龄相关以及免疫相关的糖尿病。在治疗上,也提出了针对血糖和以减重为目标的糖尿病防控措施。因此,国内外新的指南都将体重控制作为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重要环节,对于肥胖相关糖尿病,更是将体重控制放在治疗首位。 

03如何做好体重管理

在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中,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:

1、正确认识肥胖

肥胖的诊断标准有很多,常用的肥胖诊断标准是体质指数(BMI)。在中国人群中,BMI≥24定义为超重,BMI≥28定义为肥胖。然而,仅以BMI作为肥胖的诊断标准是远远不够的。我们还需要关注脂肪含量和脂肪分布指标,如腰围和内脏脂肪的多少。亚洲人糖尿病肥胖特点往往表现为脂肪含量高但皮下脂肪储存有限,容易导致内脏脂肪堆积和炎性肥胖,进而引发代谢紊乱。因此,在评估肥胖的严重程度时,我们还需要考虑代谢异常作为肥胖轻重的指标。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,建议将BMI控制在24以下,腰围男性小于85厘米,女性小于80厘米。

2、设定合理的减重目标

肥胖与糖尿病经常结伴而行,互为因果。肥胖患者容易得糖尿病,其主要原因在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。因此,在临床干预中,我们需要关注胰岛素水平,以改善高胰岛素血症、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为主要目标。体重减轻也会提高胰岛素敏感性,能够降低血糖水平、血压及血脂水平,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。

在肥胖2型糖尿病的干预和治疗过程中,我们需要设定合理可行的体重目标和治疗靶点。早干预、早用药、早联合对于体重和血糖控制非常重要。同时,我们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教育,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,并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方式。这些措施需要贯穿在整个治疗过程中,并长期坚持。    

△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血糖仪

减重目标的设定要合理且切实可行。我们应避免不切实际的短期行为,如快速减重、饥饿疗法、过度运动等错误治疗方法。这些方法不仅不现实且无法持久,还可能导致健康问题。《肥胖患者的长期体重管理及药物临床应用指南(2024版)》提出,基于肥胖症的慢性和复发性特征,减重应遵循“及时性、长期性、个体性”的原则。减重目标应当是实现个体化最佳体重并长期维持,以改善远期结局、提高整体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。对于年长、并发症较多的患者,更需要考虑减重安全性问题。可以设立相对较缓的阶段目标,如36个月减重5%-10%,平稳减重并尽量避免减重不良反应。

3、减重有道,但需长期坚持

目前的减重策略包括生活方式调整、均衡营养、合理运动以及药物配合治疗。必要时还可以考虑减重代谢手术。这些都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合理应用,并且需要长期坚持。

在饮食方面,适当节制饮食可减轻胰岛β细胞负担,有利于糖尿病控制。主要原则是限制总热量摄入,保持营养均衡。各营养分配比例为“二高”(高碳水化合物、高粗纤维)“四低”(低糖、低盐、低脂、低胆固醇)“一平”(蛋白质)。但也要注意营养均衡,特别是对于糖尿病病程较长和老年患者来说,营养和维生素、矿物质对他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尤为重要。在减重和降糖过程中要重点关注老年人的肌少症和骨质疏松等问题。    适当运动可增加能量消耗、提高代谢率,尤其可以减少腹部和躯干的脂肪聚集。同时,运动还能增加肌肉和脂肪对葡萄糖的利用、减少肝糖原分解从而降低血糖以及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。然而,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时存在一定的危险性。因此,肥胖患者的运动处方需要科学制订,避免过度和运动方式不当带来的运动损伤。

在药物使用方面,近两年上市的降糖减重药物GLP-1受体激动剂和SGLT-2受体抑制剂给肥胖及2型糖尿病患者带来了希望。这些药物对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也有很大的优势,尤其在心肾方面获益匪浅。但药物的应用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合理应用,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。

新版美国糖尿病指南强调了体重管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重要性,减重不仅是控制血糖的有效手段,更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。肥胖糖友最好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,制定合理的减重目标,采取综合措施,并长期坚持,以实现终身获益。

综合:人民日报健康、保健时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