糖尿病人怎样科学运动稳定血糖? 牢记“123579”口诀让您事半功倍

发布时间:2025-01-10

浏览次数:179

运动疗法作为糖尿病治疗的“五驾马车”之一,在糖尿病的防治和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。运动时,肌肉会首先消耗糖原,并吸收、消耗血液中的葡萄糖,从而导致血糖水平下降。然而,当运动时间过长,使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,血糖可能会反应性升高。那么,糖友们该如何科学运动,下面的知识点要记牢哦!

糖友科学运动牢记“123579”口诀

“1”代表餐后1小时运动

建议糖友在餐后40分钟至1小时后开始运动,此时血糖水平较高。运动可以直接消耗血糖,减缓餐后血糖上升的速度和峰值,同时减少胰岛素抵抗、改善体质。

“2”代表两种运动形式

建议糖友以有氧运动为主,同时结合抗阻运动。有氧运动包括慢跑、快走、跳绳、健身操、太极拳、游泳、乒乓球等;抗阻运动则包括举哑铃、拉力器、俯卧撑、蹲起等。两种运动形式结合,可以更全面地锻炼身体。

“3”代表运动持续30分钟

建议每次运动持续时间保持在30分钟左右,以达到有效的运动效果。

“5”代表每周至少活动5天

建议糖友每周进行至少5天的有氧运动,累计运动时间不少于150分钟。这有助于保持身体的运动习惯,提高身体代谢水平。

“7”代表每次运动最大心率不超过(170-年龄)

运动强度要适当,强度过大可能有危险。建议运动时的心率保持在(170-年龄)以下,微微出汗、气喘即可。如果运动中每分钟心跳次数超过这个范围,应适当降低运动强度。

“9”代表运动要“长久”,要坚持

糖友运动需要循序渐进、持之以恒。不能三天打鱼、两天晒网,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。

运动到达到一定的强度

 运动需要达到一定强度才有效,有氧运动一般需要达到最大心率的65%-75%(中等强度); 如果身体条件允许,达到最大心率的75%以上(大强度)效果更好(最大心率=220-年龄),这有助于增加胰岛素敏感性。 抗阻力运动要达到最大肌肉力量的50%~70%,每个部位重复8~12次。

运动强度够不够,靠说话来判断,除了心率,运动时通过自我感知的方法来判断运动强度更为方便实用。

中等强度的自我感觉:心跳和呼吸加快,用力但不吃力,可以随着呼吸的节奏连续说话,但不能放声唱歌。

高强度的自我感觉:不能说话,呼吸急促,感觉非常累。

运动要把握频率及时间

如果没有严重并发症以及运动禁忌证,大多数糖友每周至少共150分钟的中等到较大强度体力活动,分布在3~5天内,不能连续2天不运动。年轻人或身体素质更好的个体可进行较短时间较大强度或间歇训练(最少75分钟/周)。 抗阻练习2~3次/周(注意不要连续两天),训练早期,每个肌群练习完成1-3组,每组10~15次以临近疲劳状态,至少8~10个肌群练习。 老年糖友应进行每周2~3次的柔韧性和平衡性练习(如瑜伽和太极),保持平衡或进行动态拉伸10~30秒,每项练习重复2~4次。

每次运动前应5~10分钟的准备活动及运动后至少5分钟的放松活动。运动中有效心率的保持时间须达到10~30分钟。当运动强度较大时,运动持续时间应相应缩短;强度较小时,运动持续时间则适当延长。对于年龄小、病情轻、体力好的患者,可采用前一种较大强度、短时间的配合,而年老者和肥胖者采用一种运动强度较小、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较为合适。 肥胖人群最好的运动是什么?

 长时间有氧运动能降低机体脂肪含量,因此,长时间走路是最好的减肥运动方式。为了保证足够的运动时间,一般保持在中小强度即可。 对于体重过大的人群来说,做长时间走跑运动有困难,对膝盖影响较大,可以先做蹬车、游泳等非体重支撑运动。

同时,力量运动可提高基础代谢率,也有助于减肥,因此,肥胖人群要进行力量训练,每组力量运动应包括身体的6~10个部位,每天进行2~3组运动,每周2~3天。 要想减脂,至少持续运动30分钟。有研究报道,人体脂肪消耗产物的84%由呼吸排出,15%由汗液排出;因此,肥胖糖友不要有微汗就停止运动,只有持续运动30分钟,才能达到消耗脂肪、代谢产物由呼吸排出的效果。

总之,糖友们在运动时要牢记“123579”口诀,并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和强度。同时,要注意运动前后的准备和放松活动,以及运动中的心率监测和安全防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