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4-12-06
浏览次数:19
生病时,人体往往通过各种症状发出警报,如感冒时的打喷嚏、肠胃炎的恶心呕吐等。然而,有些疾病却异常沉默,缺乏明显的症状,一旦爆发,其后果往往极为严重。
01 无症状房颤
2023年一项全国性大型调查显示,房颤住院患者中,无症状者占比高达28.6%。这类患者的心血管死亡风险明显高于有症状的患者。
房颤发病时,心房会不规则地跳动,导致全身供血不足。多数人会出现心慌、胸闷、乏力、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。然而,有些人症状轻微,甚至完全没有症状,这使得无症状房颤极易被忽视。一旦病情恶化,它可能引发心衰,表现为呼吸困难、无法平躺、脚部肿胀,甚至可能导致脑梗。
没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房颤被称为隐匿性房颤。与有症状的房颤相比,隐匿性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或心衰的可能性更大。许多患者是在发生脑梗后才被诊断出患有房颤,但此时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,如肢体功能丧失、生活不能自理,甚至危及生命。
建议:
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谢启应提醒,无症状房颤的发生与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心肌病等潜在疾病密切相关。因此,对这些潜在疾病进行治疗,能有效预防房颤的发生。
此外,生活中应尽量避免饮酒、压力过大、过度劳累等容易诱发房颤的因素。保持规律的作息、适度的运动、合理的饮食等,对控制房颤有一定的帮助。对于已经确诊为房颤的患者,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,并定期进行复查,以监测病情的变化。
02 无症状高血压
高血压,这一常见的慢性疾病,往往伴随着头晕、头痛、耳鸣、视物模糊、心慌心悸等症状。然而,存在一种特殊类型的高血压——无症状高血压,其危险性往往被患者所忽视。
无症状高血压并不意味着病情不严重,相反,它可能更加危险。因为这类患者往往因为缺乏明显的症状而忽视了自己的病情,导致病情持续发展,最终可能引发心绞痛、心梗、脑卒中等严重后果。
建议:
改善生活方式:在病程较短、血压值不是很高的情况下,患者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控制血压。包括节制饮食,减少糖分、油脂和盐分的摄入,多吃蔬菜水果;保证充足的睡眠,避免熬夜和加班;增加运动量,如步行上下班、多做户外运动等。
定期监测血压:家中最好备有电子血压计,方便患者随时监测自己的血压情况,做到心中有数。
03无症状高尿酸
高尿酸血症作为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,其特点在于部分患者可能终身不出现关节炎等明显症状,这类情况被称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。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刘德平强调,尽管无症状高尿酸看似无碍,但其潜在和持续性的危害性不容忽视,长期存在可能对身体重要器官造成深远损害。
建议:
非药物治疗:主要通过调整饮食习惯来降低尿酸水平,如限制高嘌呤和中等嘌呤食物的摄入,避免过量饮酒。同时,加强体育锻炼和控制体重也是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手段。
控制相关疾病:对于伴有高血压、高血糖、高血脂等危险因素的患者,应更加积极地控制这些疾病,以减少无症状高尿酸对身体的潜在威胁。
启动药物治疗:若经过严格的饮食控制后,尿酸水平仍持续偏高,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考虑启动降尿酸药物治疗。
04 无症状冠心病
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超过50%的一种心脏疾病。由于心脏具有强大的代偿能力,部分患者可能并未出现心绞痛、恶心、呕吐等典型症状,从而容易忽视病情。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心脏内科主治医师韩治伟提醒,无症状冠心病的危害同样巨大,约半数患者的首发症状即为心肌梗死,甚至可能导致猝死。
建议如下:
生活方式调整:戒烟、限酒、规律锻炼等健康生活方式对于预防无症状冠心病至关重要。
积极配合治疗:对于已确诊的无症状冠心病患者,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,按时服用降脂药、抗血小板抑制剂、β受体阻滞剂等常用药物。
05 无症状性低血糖
低血糖发生时,常伴随心慌、出汗、手抖、饥饿感等症状,这被称为“低血糖症”。然而,当低血糖发生时无明显症状,则被称为“无症状性低血糖”。糖尿病患者等特定人群由于神经反应性减弱,对低血糖的反应阈值降低,更容易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,且风险更高,极易导致严重低血糖事件。
建议如下:
正常人群:按时吃饭,避免盲目节食。
糖尿病患者:定时定量进餐,不擅自减餐;避免长时间剧烈运动或超负荷劳动。
易发人群:随身携带糖果、饼干等应急食品,以备不时之需。
“火山”的爆发虽具有不可完全预测性,但我们可以采取积极措施来降低风险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如均衡饮食、适度运动、调整情绪等,都是有效的预防手段。当感觉身体不适时,及时就诊,是预防及疾病的关键。
来源:生命时报